“陪餐”背后的故事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1528

  陪餐,就是坐下来陪孩子吃顿饭吗?看过我们之前推送的《陪餐,守护孩子健康》《陪餐,做法大不同》就知道,从陪餐前、陪餐时再到陪餐后,每一个环节都有陪餐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陪餐人来说,陪餐是发现保教问题的契机,是培养孩子进餐好习惯的途径;但是对孩子来说,和园长、老师、营养员或保健老师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样共同用餐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陪餐人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35年,第一次和孩子吃同样的饭菜

  从教35 年,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特级教师陈青第一次和孩子吃同样的饭菜。红烧鱼块、炒菠菜、蛋花汤,简单的两菜一汤,她却觉得特别好吃。
  开饭了,孩子们看看自己的碗,又看看陈老师的碗:“你为什么是4 个碗?”“对啊,我们都是3 个碗。”原来,营养员把荤菜和蔬菜分别盛在两个碗里,而孩子们的菜都是盛在一个碗里的。陈老师马上把蔬菜倒进荤菜碗里,笑眯眯地说:“现在,我也是3 个碗。”孩子们很高兴,一桌小人儿约定好:“今天我们快点吃,吃好了可以和陈老师说说话。”
  果然,孩子们吃得又好又快,就连平时吃饭慢吞吞的孩子也进步了,得意地捧着饭碗给陈老师看:“你看,我吃得快吗?”看到陈老师还有饭菜没吃完,更加得意:“你快一点,要全都吃光哦!”
  吃完饭,又有孩子“谆谆教诲”陈老师:“吃好以后要检查:身上有饭粒吗?碗里有饭粒吗?地上有饭粒吗?都没有,才能走。”陈老师笑眯眯地点点头,悄悄对他说:“你衣服上有一粒饭粒。”孩子连忙用手拈着吃了,抬头报以一个灿烂的笑容。
  陪餐过程中,陈老师与孩子的平等相处,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在这位“大朋友”面前表现得更好,此时良好的进餐行为不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要求。

                 园长小朋友和孩子小老师

  闵行区依霖幼儿园的朱园长在陪餐时“抱怨”了一句“饭太多,我有点吃不下”,结果引发了同桌孩子们的集体“教育”:
  “不能浪费粮食!”“不能挑食哦,加油!”“一口饭一口菜,慢慢吃。”
  ……
  在孩子们的严格监督下,朱园长终于吃完了所有的饭菜。正当她起身准备离开教室时,又被一个眼尖的孩子叫住:“等一等,你还没漱口呢!我来教你。”
  就这样,朱园长在小老师认真的亲身示范下用小杯子漱了口,用小毛巾擦了嘴,才在小老师满意的目光中离去。
  朱园长在陪餐过程中适当地退让和示弱,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有机会当一回小老师,把老师平时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表现得淋漓尽致。

                    水芹包子的由来

  嘉定区红石路幼儿园的老师每次陪餐后都会写陪餐日志,副园长金老师也不例外。在她的陪餐日志中,有两篇有趣的记录。
  记录一:今天的午餐是炒水芹、带鱼、冬瓜排骨汤和米饭。我才吃了一口水芹,一股浓烈的味道便刺激着我的味蕾。孩子们也纷纷皱眉:“今天的蔬菜味道好奇怪啊!”午餐快要结束时,水芹还“躺”在孩子们的菜盘里。
  记录二:又轮到我陪餐,今天吃包子,馅料是水芹、香菇、黑木耳、肉糜。尽管包子里有孩子们不喜欢的水芹,但是因为水芹被“藏”起来了,孩子们胃口大开,包子全被吃光了。为大厨点赞!
  原来,在第一次吃了水芹后,金园长及时和保健老师商量:水芹如何烹饪让孩子容易接受。比如:与其他菜搭配着炒,或者做成馅料包在包子、水饺里等。所以,才有了后来被孩子们点赞的水芹包子。
  我们常常会考虑菜肴的营养价值,而忽略了孩子对口味的要求。金园长的做法告诉我们,营养与口味并不矛盾,给孩子准备的食物,要营养也要美味。

                   老师的座位谁决定

  在黄浦区蓬莱路幼儿园,孩子们可以自己决定午餐时坐在哪儿、和谁坐。所以当钱园长第一次走进陪餐班级时就发现:她的座位已经被孩子们安排好了。“钱园长,请坐这里。”孩子们热情地招呼她坐在一个角落里。
  钱园长坐下才发现,这个座位的视线不好,没办法观察到全班孩子的进餐情况。直接规定一个视野开阔的陪餐座位固然方便,但是会打击到孩子们自主决定的热情,怎么办呢?
  吃完饭,钱园长和全班孩子商量:“老师来陪餐,要照看到每一个小朋友,可是我今天坐的位子看不到你们所有人,怎么办?”孩子们热心地给出了各种意见,最后决定,挑选一个能看到所有人的座位,作为陪餐老师的固定座位。钱园长微笑地点头:“就听你们的!”
  后来,这个做法被推广到全园。每个班级都有了一个“陪餐专座”。
  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儿童,但是怎么做才是尊重呢?钱园长的做法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提示:倾听并支持孩子的想法。陪餐故事每天都在幼儿园“精彩上演”,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老师对于孩子健康的守护和满满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