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教师介入区域活动的时机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869

  不少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只是东走走,西看看,要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帮孩子解决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要么不考虑时机,随意介入幼儿的活动,反而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介入?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经验,我觉得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应适时介入。

               当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时介入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无法应对游戏中出现的新情况,不知道活动步骤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幼儿充分的探索和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确实难以解决时,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介入。如大班美发屋里来了位顾客,理发师连忙迎过去问:“请问你要洗头还是剪头?”“我要染红色的头发去参加表演。”“啊,我们这里没有红色的染发水,不能染红头发,就给你染黄色的吧,黄色的也很好看。”顾客失望地说:“这是什么美发屋,连红色头发都染不了。”说着就要走,理发师则回到座位,游戏没法进行下去了。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教师以经理的身份适时介入:“哦,这位顾客要染红色的头发,我是这里的经理,这是我刚进的红色染发水。”说着,拿出一瓶“红色染发水”递给理发师。理发师愣了愣,接过染发水,像模像样地给顾客染发。
  教师先静静地观察,让幼儿自己解决。在他们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适时介入,解决了理发店没有红色染发水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其他物品替代红色染发水不但能使幼儿继续游戏,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寻找其他替代物解决遇到的问题。幼儿一旦有了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形成动力定型。

                 当幼儿出现纠纷时介入

  许多幼儿到了幼儿园后,才真正有了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的机会。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会发生冲突,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会出现都要做娃娃家妈妈或者争抢新玩具的现象。一旦出现此类事件,有些教师会担心幼儿不能很好解决而马上介入,进行阻止和规劝,这就使幼儿丧失了一次自己解决冲突,达成理解和共识的机会。当幼儿出现纠纷时,教师要认真观察,首先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幼儿解决不了时再出来调解。如小班娃娃家里,由于主要成员已满,明明小朋友想加入而无法加入。他又不想参与其他区角的游戏,就跟强强争抢着都要当爸爸炒菜。只见明明说:“我们轮着当爸爸,我当一会你当一会。”强强大声说:“不行,你到别的地方去玩吧,我先来的。”明明也不示弱:“是我先到厨房炒菜的。”说着还相互推搡起来。教师观察他们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便及时介入,启发他们思考:“娃娃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会有谁呢? ”只见明明一拍脑袋说:“我来当爷爷,我先去买菜。”教师的介入,解决了争抢角色的矛盾,明明高高兴兴到娃娃家做起了爷爷,如愿玩起了自己喜欢的娃娃家游戏。

              当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时介入

  有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兴趣下降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如区域活动开展有一会了,美发屋里的理发师们还是无所事事,门口无人接待,洗发水等物品摆放也很杂乱。教师看到这种情况便以顾客的身份适时介入。她来到理发店门口问道:“请问有人吗?”这时店长马上过来迎接:“ 有哇,请问你要洗头还是剪头?”“ 这里面好乱哪,我不想在这儿剪头了。”听了教师的话,店长马上说:“我们来整理,你先坐下,我帮你倒杯茶。”店里的人员马上忙起来了,有的清理床单,有的摆放物品,还有的拿出美发图册让教师挑选喜欢的发型。随后他们各自进入角色,洗的洗,剪的剪,吹的吹,美发屋又恢复了生机。

              当幼儿期望得到认可时介入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适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大班美工区,小华用漂亮的图案把小纸伞装饰得非常漂亮,教师发现后马上把作品介绍给其他小朋友:“看,这是小华装饰的伞,真漂亮,可以拿到伞厂生产出来卖。”听到教师的表扬,美工区的小朋友创作热情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