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与下属的矛盾,大多源于“不会好好说话”
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说话和事业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你若出言不慎,你若跟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
每个人都会讲话,但不一定会好好说话。
每个人都知道,好好说话有多重要,但不知道好好说话要怎么说?
就像每个人都知道,跟人谈话时,要多说“我知道”“是这样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
如果你有以上困扰,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你启发。
试图理解别人
在和其他人说话时,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表达自己,很容易忽视对方在说什么。
前段时间,谢娜被骂上热搜,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不管妻子们聊什么话题,谢娜都能兜兜转转提到张杰,从来不理会别的妻子们在说什么。
应采儿讲到自己去看陈小春演唱会,谢娜马上插一句:“可惜呀。”
应采儿问:“可惜什么?”
谢娜幽幽地说:“你只能坐在台下,但我去张杰的演唱会是做嘉宾上台。”
堵得应采儿一脸无语,谢娜也引来无数网友谩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夫·柯维说过:“我们应该在寻求被理解之前先去理解别人。”
每个人都是两只耳朵一张嘴,意思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想要赢得下属的好感,就切不可永远把自己当做主体,硬将自己的观点施加给对方,这样做只能徒费口舌,让人讨厌。
让对方明白你理解他的想法
双方观点一致时,我们还能做到积极回应对方;双方观点不一致,甚至是相反时,我们就很难理解他,甚至想要驳斥他。
双方观点不一致是很正常的,如何做到求同存异?
首先要让对方明白你听清楚了,也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你可以多用“我知道”或者“你说的没错”等正面的提示词回应对方,让对方知道你在用心听他讲话,理解他的观点,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我有个朋友,大家都很喜欢跟她聊天,有什么事情也喜欢征求她的意见。谈话时,她会用眼神跟我们交流,让我们感受到她在听我们讲话,喜欢用“我知道你的意思” “我明白你的想法” “你说得没错” 等积极回复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她是理解我们的。就算观点不一致,她也会耐心地等我们说完,再委婉地提出她的想法。
如果对方知道你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倾听以及理解,你们之间就会建立一种无形的联系,再往下的实质性交流就容易多了,表达你的不同见解也更容易被接受。
打破常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习惯,有时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譬如:在别人讲话时,你可能容易走神,显得心不在焉。或者你自己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别人根本插不上嘴。
一般来说,园长处于主动、有利的一方,被管理者处于相对被动、不利的一方。不少园长总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新观点”“设想”单向地传给教师,教师大多成了听众。
过去我总是犯职业病,以前是老师后来是园长,说起话来就停不下来。现在想办法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根据教师的意愿开展谈话,让教师引发话题,除非对方期待得到我的建议
不以批评下属为目的
花几秒钟的时间想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有时候倾听下属讲话,是为了找到她说话的漏洞,以便更好地批评她。
平时工作繁忙,有时是为了布置工作任务才与教师沟通,有时是教师工作出现失误才找教师谈话。这样很容易让教师产生“昨天被骂了”“今天园长又找我谈话了”的错觉。
园长与下属谈话时,想要互相理解,最好不要把倾听当做攻击对方的武器。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鼓励和认可,一旦她产生你是在想办法批评她的想法;或者你总是在谈话时批评她的印象,双方和谐的谈话气氛就会被破坏,影响最后期待达成的谈话效果。
写在最后的话
作为园长,每天与幼儿、幼师打交道,好好说话可能是我们最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