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验 | 走好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三大步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965

  所谓故事类图画书,即指有人物、有情节、有主题的图文并茂的幼儿图画书,它被教师广泛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基于故事类图画书的特点,教师对图画书的解读有助于幼儿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内容。

                   第一步:抓住图画书文本分析

  故事类图画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   1.从图画特点分析。图画特点可以从美术表现形式,色调色彩,物象形态,细节的设计等方面来分析。如《快腿儿的早餐》中,画家借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格,画面质朴、生动,适合幼儿的审美情趣;背景色、边框和形象的色彩不断变化,引导读者关注故事主角蜥蜴善于变色的特点;野猫的眼睛棱角分明、眼角上扬,突出其凶恶特征;24开横开本设计,单页叙述为主,跨页突出情节,留白提供想象空间。
  2.从语言特点分析。语言特点可以从遣词造句、语言特征、风格等方面来分析。如《多多什么都爱吃》中,出现频率高的词汇是多多、吃、长大,需要理解的词汇有展览、麻烦,重复句型“多多什么都爱吃,给多多!”故事中既有对话语言,又有独白和旁白语言,妈妈的语言风格沉稳、温暖、充满爱意,宝宝的语言风格诙谐、夸张,为读者带来一定的听觉享受。
  3.从故事要素分析。故事要素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分析。如《没有声音的音乐会》中,爷爷年迈慈祥,爸爸强壮有力,妈妈温柔孝顺,哥哥、姐姐、妹妹听话懂事,弟弟可爱调皮。事件发展顺序是老鼠爷爷过生日大家悄悄做蛋糕,想给爷爷一个惊喜,做蛋糕的材料用完了,老鼠们急急忙忙跑出去买材料,全家人给老鼠爷爷过生日,最后过生日的场景掀起故事高潮。
  4.从深层次概念分析。深层次概念可以从主题内涵、人生哲理等方面加以分析。如《快腿儿的早餐》中涉及:面对人生困境要乐观向上;遇到危险时要知道取舍;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体贴关爱等。

                    第二步:确定活动目标

  教师面对收集的大量信息和挖掘的教育元素,应沉下心来理清思路,根据图画书特点和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恰当的元素,锁定合适的目标,找准活动的切入口,设计出活动方案。例如在《快腿儿的早餐》中,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目标,设计了三个集体阅读活动,具体活动目标如下。第一学时:1.在集体阅读、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故事内容;2.感知并了解蜥蜴的生活习性以及变色、断尾的特殊本领;3.感受快腿儿的形象,形成对角色初步的情感倾向。第二学时:1.在自主发现、互助阅读的过程中细心体会,感受快腿儿、快腿太太、大野猫的性格特征;2.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细致阅读带来的快乐。第三学时:1.在讨论、交流、阅读的基础上,思考面对困难的态度和遇到危险的办法;2.愿意对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做进一步的认识,并进行语言、动作、情景等多元的表现。

                   第三步:研磨问题设计

  教师在文本分析和目标确定后,应依据不同阶段、不同角度设计提问,以求达成预期教育目标。
  1.进入式提问:常用于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开始环节,目的是了解经验,激发兴趣。教师设问需点到即止,不必追问。例如在《多多什么都爱吃》的封面阅读中,提问:(1)书的封面上有谁?(2)书的名字叫《多多什么都爱吃》,猜一猜,谁是多多?
  2.理解式提问:可用于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活动的主要环节,目的是感知情节,熟悉内容。教师提问需设问浅显,重在表述。例如在《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中,提问:(1)这位是老鼠家的什么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爷爷过生日,你觉得送什么好呢?(3)哎呀,鸡蛋也没有了?怎么办?(4)谁急急忙忙跑出去买白糖?(5)大家怎么都累得直不起腰来呢?
  3.分析式提问:可用于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活动的主要环节,目的是深入阅读,引发思考。教师设问需层层递进。例如在《快腿的早餐》第二课时活动中,提问:(1)你最喜欢谁?(2)从哪里能看得出快腿儿很快乐?很勇敢?(3)快腿儿太太是怎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4)大野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应用式提问:多用于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活动的高潮环节,目的是换位思考,拓展思维。教师设问需多元开放,画龙点睛。例如在《我要大公鸡》第二课时活动中,提问:(1)你觉得怎样才可以让爸爸妈妈留下大公鸡?(2)如果大公鸡是你的,你会怎么做?(3)为了得到大公鸡你会像小胖和哥哥一样吗?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需要说明的是,走好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三大步,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些线索和参考,以达成提升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