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墙可看、可讲、可玩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458

  下面推荐的这篇文章,老师利用绘本资源,打破平面限制,让主题墙变得可看、可讲、可玩。
  打造主题环境前,老师们可能会为了寻找一个切入口而发愁,是跟随孩子的兴趣热点?还是遵从主题线索?如何找到一个能够连接主题经验和孩子当前发展水平的载体呢?我尝试在主题实施的各个阶段,将绘本资源运用到环境创设中。
  一开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绘本呈现了,可是孩子不愿与之互动(看不见);翻阅了,可是不愿开口讲(讲不了);看完后,就束之高阁了(玩不起来)。下面,就从如何让主题墙可看、可讲、可玩三方面分享我的经验。

                       可 看

  主题名称:在动物园里
  主题目标: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关注它们不同的特征,并比较异同。
  关键词:外形特征;比较异同。
  在《跟着线走》这本绘本里,展现了大量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而且都是用一根线的形式呈现,凸显了动物外形的变化与不同。其所呈现的经验与主题目标相吻合,于是我将“跟着线走”作为开启主题的引子。
  首先,我将绘本中和主题经验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后将其布置在墙面上,使其成为串起主题经验的一条线索。
  其次,将与这条线索相关的可玩、可操作的个别化学习材料,融入到墙面情境中。以主题经验引发孩子的阅读动机,让孩子在看看、玩玩中持续探索发现,拓展主题经验。
  与之前只是平面呈现绘本不同,将绘本中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提取出来、放大,运用到主题墙上。同时以此为线索,多样化地呈现绘本资源(随时打开的、成系列摆放的等),让孩子随时随地就能与其互动。原先的个体阅读也容易转换为小组或集体阅读,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

                       可 玩

  主题名称:我爱我家
  主题目标:了解自己的妈妈、家庭成员,初步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能用简单的话语完整清楚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会关心家人,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需要帮助的家人。
  关键词:关心家人;表达表现。
  《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是从一条毯子开始的。爷爷巧用心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等。
  以往我们经常利用这本绘本开展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其中涉及到“对折剪”这一能力的学习,必须通过反复操作、试验才能习得方法,于是我想到将绘本里的内容运用到主题墙创设上。
  首先,将绘本中重点的故事画面用手绘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是对故事情节的再回顾,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了解对折剪的操作步骤。
  孩子们可通过实物步骤图获取剪纸的方法,也可通过绘本查找答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望,自由实践对折剪的方法。
  熟悉了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之后,孩子们对故事结尾产生了兴趣,我利用主题墙上下两层空间,创设了“小老鼠一家”的情境。
  孩子们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各个房间的用具,不同功能的房间等。他们还关注到周围的设施、人群,继续探索以剪纸的方式表现各种商店、场所等,其经验自然过渡到“周围的人”主题。
  在将绘本故事变成主题墙资源后,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能感同身受地体验故事中爷爷关心家人、为家人做力所能及之事的情感。

                       可 讲

  让主题墙变得可讲,是指让孩子在主题墙前开口说、用心听,包括阅读后的开口表述,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分享交流。孩子观察画面、理解情节的能力不同,需要的引导支持不同。如何支持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表达?开展“在秋天里”主题时,以绘本阅读活动为例,看看我在主题墙旁投放了哪些电子设备。

  ■ 录音笔
  预设孩子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录制老师的讲述和提问,引导他们更细致地观察画面。
  ■ 话匣子
  话匣子被放置于主题情境中,孩子随时可以按下话匣子,找到自己的学号,留下自己关于主题墙情境的想法。
  ■ 录音块
  在一个可以触摸的环境里,呈现秋虫的外形、生活环境和鸣叫的声音,使孩子对事物的感知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