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和你唱反调?快试试这4招
原创:幼师口袋
绘本《大卫,不可以》,老师们一定给孩子们讲过吧?
像“大卫”这样的小朋友,你的班级里有吗?我就曾经遇到过!比如:“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张贺卡,好吗? 此时就有个别孩子会大声的回答不好,不喜欢”。
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真的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吗?每天只能气的直跺脚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总和你唱反调,你该怎么办?!
案例1
午睡时间,鹏鹏小朋友一直在讲话,安静不下来。“鹏鹏,请你安静一点”鹏鹏才不管反而更加用力的拍手、大叫。
案例2
每天离园时,元元总是想把班级里的玩具带回家,妈妈一直劝阻,但元元就是不听,躺在地上打滚,就是要把玩具带回家,老师怎么说也不管用。而且还不停地摔玩具、踢凳子等故意破坏地行为。
以上案例中的宝贝之前一直都是很乖巧地孩子,怎么突然就跟老师、爸爸妈妈唱反调了呢?
1.第一个叛逆期地出现
孩子从婴儿到成人,都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发生在两到三岁,
第二个发生在七岁左右,
第三个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春期。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会经历第一个叛逆期,在这个期间有些孩子一言不合就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把”不、不要、不行“经常挂在嘴边,只要醒着就会在家里搅得天翻地覆,样样都想碰一碰,事事都要自己来,拒绝大人地帮助,但自己一旦做不好,又沮丧的大哭...
2.叛逆期间好奇、探索的欲望强烈
在第一个叛逆期出现的孩子,大多会颠覆过去得乖巧和顺从,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有很多和过去不同得表现。在幼儿园里会经常突然没有秩序感,总想自己去玩玩这个,碰碰那个,不听从老师指挥。
3.自我意识的形成,表达能力开始萌芽
开始喜欢与别人争辩,否定、抵触大人的观点。老师说我们今天要和小朋友们合作完成搭房子游戏,有的孩子就会说我不要我要自己搭,我不想和其他人一起玩。
在一次次与大人“唱反调”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家里会表现出总要求妈妈爸爸满足他的所有条件,不满足就大声哭闹,发脾气等。在孩子这样争取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也就形成了。
4.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宠溺
许多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是由于家长的过度宠溺助长了孩子的“气焰”,让孩子肆意放大自己的情绪,无理取闹,随之会将这样的情绪也带到幼儿园里,不服从老师的指令,出现和老师”对着干“等行为。
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呢?
换位思考——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分享一些关于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的绘本,通过对故事人物的行为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来体会不听话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
老师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安排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可以换位思考,帮助孩子认知情绪,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接受孩子的“逆反”不良情绪
老师遇到孩子唱反调,首先冷静,不被孩子的情绪、行为影响到自己。家长同样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冷处理,等孩子觉得这样的胡闹并不能得逞后家长与孩子再心平气和的交谈沟通。
这样不但效果好,也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知道只有耐下心来大家商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给幼儿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孩子在和你唱反调时,老师和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让孩子做选择自己来决定。
比如:“今天你不想听这本故事,那请你选择一本故事,如果其他小朋友也同样选择你选择的这个故事,那今天我们就来听你所选的故事。”
“现在你不想睡觉可以,但请你做出选择,是要安静的躺在床上还是你打算先玩一会儿游戏后再睡觉?”
让孩子体验唱反调行为的后果
让他的“唱反调”行为继续下去。比如彤彤就喜欢在大家安静吃饭的时候大吼大叫,打扰别人。这时就会有同伴抗议并且对他说你这样的行为我们很不喜欢,大家都不愿意跟你做好朋友了。
彤彤发现好像大家都疏远他,不愿意和他玩耍的时候,他自己就知道了,做不好的事情会让自己失去朋友。
在玩户外游戏时,孩子们总会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想要去尝试,实践。比如个别孩子总想试试泥巴是什么味道,很想穿着鞋子踩池塘里的水...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老师和家长都可以让孩子进行下去,不必拦着。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去知道泥巴尝起来的味道一点也不好吃、穿着鞋进池塘,袜子鞋子都湿透了。
孩子唱反调、孩子逆反期,老师和家长也不要认为是坏事情。通过这个机会,父母很容易看到自己教育方面的挑战和不足,老师更清楚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
然后通过学习去做出调整和改变,最后不仅能帮孩子平稳走出非常时期,还能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孩子叛逆期真的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提醒我们孩子又长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