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适应期的阶梯式推进策略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458

  【开学啦】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帮助新入园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是幼儿园小班教师的首要任务。面对缺乏集体生活经验的幼儿,教师可以尝试面向幼儿全体和个体搭建多维阶梯的方式,使幼儿扶级而上,愉悦接纳幼儿园生活。
  一搭建整体维度阶梯
  助推幼儿适应发展

         1.第一级阶梯:用爱耐心沟通,激发幼儿爱园情感

  小班幼儿初入园,正经历教育生态环境的变迁,他们面临着双重任务:第一,要乐意来园,愿意与人交往,并喜欢那里的环境。第二,要克服焦虑心理,适应与亲人分离,减少对父母或抚养者的依赖,产生对他人的信任感。在他们丰富、细腻又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里,最需要的是关爱与接纳。教师只有悉心施以爱的教育,以缕缕温情去影响、感化他们,才能让孩子接纳新伙伴,适应新环境,渐渐喜欢上教师,初步建立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仔细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多地以抱抱、搂搂、亲亲、哄哄等行为在良好的互动中建立感情。渐渐地,你会发现,爱哭闹的孩子开始主动和你亲近了,他们会坐到你的腿上,搂住你的脖子,冲你说些似懂非懂的话,扮些可爱的鬼脸,这些都意味着儿童的一种亲近、接纳的态度。
  要让孩子深深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应有恒久的爱。刚入园时,有的幼儿口齿不清或带有外地方言,要听懂其表述非常费力,因此,他们对陌生环境的忧虑会更加明显。此时,教师应非常耐心地与他交流,通过他的神情和肢体动作来揣测他的意图,并鼓励他继续说,用语言表达有爱的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渐渐地,孩子们会把教师当成阿姨、妈妈、朋友,由排斥、怀疑到喜爱、接纳。

        2.第二级阶梯:逐步细化递进,建立良好的常规雏形

  在萌生爱园爱师的情感基础上所建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获益终生。教师有必要为小班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概念,但切不可一次要求过多、难度过大,应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班级人数、设施等现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提高要求,递进式地建立幼儿生活和学习常规。
  比如盥洗环节,刚入园的幼儿往往没有排队盥洗的习惯,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进入盥洗室时拥挤无序、推搡争执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反复要求不要拥挤、排好队,幼儿并不能立即内化执行。教师可尝试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幼儿一个跟好一个走到盥洗室,以儿歌游戏等辅助练习。第二步,按规定路线一个跟好一个出入盥洗室。教师可在进出通道上以小脚印的方法指明进出路线,此方法对幼儿具有直观指导性。第三步,按路线一个跟好一个并分组行走(或双向行走)。这时可以用不同组不同的路线来要求,确保出入更为有序,并提高效率。
  又如进餐环节,刚入园时,小班幼儿往往会有严重的不适情绪,他们会哭闹想家、拒绝进食、要求喂食,等等。教师如果立即将各项要求加之于幼儿,他们非但不能接受,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细化要求,辅以耐心,一个阶段达成一项目标,直至全部完成。如第一阶段——鼓励幼儿自己学着拿勺,愉快地用餐;第二阶段——引导幼儿安静、按时用完餐点;第三阶段——鼓励幼儿不挑食,样样食物都爱吃:第四阶段——要求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当幼儿逐达成了四个阶段的目标,良好的进餐习惯也就养成了。
  总之,教师要重视要求的系统性,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幼儿一个内化的过程,一周或几周完成一项目标,直至最后全部内化习得。当然,其中反复巩固和强化尤为重要,教师运用的激励与表扬更是有效的催化剂,能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与信心。

         3.第三级阶梯:示范疏导鼓励,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还至少受到两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和孩子中的榜样。对于要求幼儿遵守的规则,教师首先要表率于人,言传身教。从坐姿到搬椅子动作,从礼貌用语到行为举止,注意每一处细节,用一种正确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幼儿。同时,可注重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进步,每周的评议可以围绕“身体棒棒、多有礼貌、朋友多多、吃饭香香、心灵手巧、本领多多”等主题展开,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同伴和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也更有效。
  当面对幼儿一些不合常规的、不妥的行为时,教师应分析幼儿心理,理解其好动、好模仿、容易兴奋的年龄特点,进行情绪发泄和行为表现的良性疏导。如日常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小班幼儿在过度兴奋、喜悦等情绪产生时,会拍打同伴、桌椅,或发出尖叫声等。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有的教师会立即加以批评指责,有的教师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助长了幼儿的不良行为。此时不妨运用疏导释放策略,引导幼儿用拍拍手、跺跺脚的方式表达快乐,或与好朋友拥抱、握手来分享传递快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孩子感受甜甜的笑声很动听,让孩子明白甜甜的笑声好听的声音是让人愉悦的。又如在活动中,小班幼儿不善于举手,而是直接发言。这时,教师切不可立即指责,那会打击幼儿发言的积极性。而应该允许他们先大胆说,然后再告诉他们举手发言能让我们说得更清楚,大家也听得更仔细,使幼儿知道为何要遵守这项规则。

  二搭建个体维度阶梯
  谋求个体多元发展

            1. 第一级阶梯:弱化弱点,给予支持和信心

  初入园幼儿各方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某一弱项而影响到整体的自信与积极性。作为教师,要以接纳和支持为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对儿童的弱点进行弱化和疏导,消除其紧张心理,从而培养自信和欢乐的情绪。
  如绘画活动中,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孩子,当其畏惧作画时,教师除言语鼓励外,还可在前期扶着他的小手一同作画,以助其消除畏惧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初步的自信心;在表演活动中,对于害羞的孩子,哪怕他只是含糊不清地演唱了一句,也应同样报以掌声,让其萌生成功的体验;在体育游戏中,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可在其焦急、畏惧、不能达成目标时暗暗助推,给予支持,以消除其紧张心理;在生活活动中,对于穿衣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鼓励其一步步来,今天会将衣服套进去,明天会穿袖子,不要放弃便一定会成功。
  只有弱化弱点,尊重个体差异,才能让初入园孩子消除恐惧害怕心理,树立起信心,使自身个性的张扬和能力的发展成为可能。

            2.第二级阶梯:强化优点,展现个人正能量

  建立信心后,便是个人才能的展现和发挥。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当你总是用一个孩子的长处去比另一个孩子的弱点时,那么这个孩子永远都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因此,教师不应过于强化哪几个孩子的优点,而应努力去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他们以充分施展的舞台:富有才艺的,可请他为大家表演才艺;数数本领强的孩子,可尝试做值日生,数人数、发小勺;活泼好动的孩子,可以为大家搬放玩具;心灵手巧的孩子,可让他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动作发展好的孩子,可以向大家示范做操;乖巧自律的孩子,可以学做小老师,管理本组孩子的排队秩序……
  尽管孩子年龄尚小,但教师仍然要相信他们,发挥他们的正能量,让其与教师共建班级管理文化,在自信中逐渐张扬自己的个性。

            3.第三级阶梯:强弱互补,促进交往齐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可采取强弱互补的教育策略,即“搭配法”,在提高幼儿能力的同时促进交往。如在座位的安排上,可将性格活泼和性格内向的安排在一起,将能说会道和不善表达的安排在起,将操作能力强和相对较弱的安排在一起,将用餐习惯良好和不佳的安排在一起互补的搭配,能在性格养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习惯培养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研究表明,启蒙阶段的互助合作,对幼儿交往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建立非常重要。小班幼儿处于独立游戏到平行游戏、集体游戏的过渡阶段。虽然他们不喜欢交往,不善交往,但也可有意识地推进其与同伴的交往互动,从而萌生他的交往意识,提高初步的交往能力。
  如在午睡起床环节,虽然有教师帮忙,但孩子们穿衣服的水平仍参差不齐。那些动作较快、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在穿好衣服后便无所事事、一味等待。这时,教师可鼓励这部分孩子去帮助同伴,在帮助的过程中,他们会有言语和动作的交流和互动,而被帮助的孩子说上一声“谢谢”,也是一种交往的萌芽、一个交往的过程。
  总之,幼儿园小班阶梯式教育策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立体的教育过程,需要教师赋之爱心、施以智慧,把握好教育的整体性和幼儿的个体性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协调好班级中的多种教育元素,使小班幼儿逐渐由适应到喜爱,由被动到主动,以一种积极、愉快、合作的状态投入到幼儿园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