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 |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发布者:edkadmin 浏览次数:45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想法呢?
  幼儿升入中班以后,我们会发现告状现象逐渐增多,比如:“老师,他推我了”“老师,他插队”“老师,他洗手没打泡泡”……一天当中我们可以接到数起各种各样原因的投诉,如果老师们每一个都要蹲下来询问事情经过再进行调解,我相信一天下来,我们当法官就够了。面对孩子的告状,我们能置之不理吗?当然不能,那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也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在经过观察幼儿系统的培训后,我慢慢发现我起初纠结在孩子告状的行为上面,而忽视了告状背后的原因。我开始运用了学习故事的三部曲“注意、识别、回应”来解决问题。
  当我注意到孩子爱告状的行为后,我还是观察和分析幼儿告状背后的原因,我发现大致可归为三类:
  1、规则意识特别强的孩子,他不允许任何人去侵犯规则。2、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孩子。3、因告状被肯定获得满足感的孩子。那接下来就是回应部分了:

                 一、 规则意识特别强的孩子

  当这类孩子告状时,我们首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班级规则的形成,单靠老师几人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参与到集体规则的维护中来是有利于集体规则的建立,这样的投诉我们是要“认真受理”并且在了解 “被告者”违规的原因后,让“被告者”知道不管有无正当的理由都应该遵守规则的意义,告诉“被告者”可以怎么做。接着老师要去发现这种违规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要不要引导全班对此进行一个讨论。慢慢的我相信关于违反规则的投诉就会慢慢减少,班级常规也会稳步建立。

                  二、自身权益受到侵犯

  面对这类孩子时,首先我们要认真倾听和及时安抚,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找你,一定是非常信任你,希望能够在你这里得到帮助。接着我们与“被告者”一起了解事情经过,请“被告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带给人的不悦。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如何独立的处理冲突。无论是“投诉者”还是“被告者”其实是因为双方不善于处理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如果不喜欢这种行为你会怎么告知对方?你想跟别人交朋友你会怎么做?一些不适宜的动作出现时我们如何引导,将这些告知幼儿进而减少由此而导致的告状行为。

                三、告状被肯定获得满足感的孩子

  这类孩子通常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认可,通过“告状”行为向老师邀功或是通过“检举”他人的行为来显示自己做的很好,因此得到老师的赞赏。处理这类的“告状”行为,老师们就要慎重了,因为“告状”而得到老师赞赏的同时其他小朋友也会纷纷效仿,老师不断接受“告状” 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正常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等。面对此类告状,我们应该进行冷处理,简单回答“恩,我知道了”,当幼儿认识到告状行为达不到目的时,求赏类告状自然就会减少。而我们也该反思自己,通常求赏类的孩子是因为心理需要未得到满足,对自己不自信,因此张扬别人的缺点,提高自我,强大自我。我们应该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建立其自信心,内心强大了,就会减少关注他人的缺点了。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告状”的行为。“告状”是幼儿具有是非判断能力的表现之一,我们应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减少充当“法官”角色的机会,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陪伴,观察和发现的身上吧!